- 順藥獲邀參加2017年全球腦中風治療產官學圓桌會議-工商時報/杜蕙蓉
- 復星醫藥子公司收購法國藥品分銷公司-時報資訊
- 新藥+服務健如雙引擎熱轉-經濟日報/高行
順藥獲邀參加2017年全球腦中風治療產官學圓桌會議-工商時報/杜蕙蓉
順天醫藥(6535)新藥開發受國際矚目,該公司上午宣布,今天再度獲邀參加於美國華府舉辦的第十屆全球腦中風治療產官學圓桌會議」(Stroke Treatment Academic Industry Roundtable,以下簡稱STAIR)S。
順藥的缺血性腦中風新藥LT3001正在美國進行第一期臨床試驗。這是該公司繼2015年首次獲邀參加STAIR)後,再次被欽選。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約有超過1,500萬人罹患腦中風,其中87%為缺血性腦中風。以台灣為例,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腦中風高居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第三名。除了致死率外,腦中風後存活的病患致殘率相當高,造成極大的醫療照護負擔與勞動力損失。
STAIR採邀請制,每兩年舉辦一次。主辦單位邀集包括美國FDA等在腦中風治療領域的頂尖產官學研單位,發表腦中風治療領域最新的研究成果。今(2017)年除了延續最近幾年發展的動脈導管取栓術等研究成果,也有研究者發表透過合併使用血栓溶解劑與動脈導管取栓術的治療效果,同時介紹了神經保護類藥物的相關應用。
順藥總經理黃文英表示,從這次STAIR會議的內容可看出,隨著醫療技術以及醫材的精進與成熟發展,LT3001未來發展將更為寬廣。她指出,能有效溶解血栓,又能降低出血風險,且可保護腦部組織的新一代腦中風藥物,才是醫學界期待的首選。原因在於動脈導管取栓術僅限大血管梗塞病患,且亟需仰賴儀器與技術,除了醫師需經特殊訓練外,並限制需要在病發後六小時內進行,受惠病患相當有限。
黃文英說,這次的STAIR會議也討論了神經保護藥物在急性腦中風醫療上的應用。這類藥物可保護腦部組織不受缺血傷害,能與取栓手術併用,或在救護車上施打,延長醫療的黃金時間,提高治療的效果。綜合哈佛大學等多家醫學單位進行的臨床前動物試驗數據,順藥的LT3001具有溶栓與神經保護的雙重效果。
因此,若合併神經保護藥物與動脈導管取栓手術的試驗設計,未來獲得法規單位(FDA)肯定,將可增加順藥未來設計LT3001後續臨床試驗的選項,得以拓展LT3001的應用範圍(單用或併用)。
目前順藥正在美國進行第一期人體臨床試驗,也已完成第二期臨床試驗的相關規畫。
復星醫藥子公司收購法國藥品分銷公司-時報資訊
界面新聞報導,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復星醫藥」)公告其控股子公司Fosun Pharmaceutical AG擬出資總計不超過6300萬歐元收購Tridem Pharma 100%的股權。公告稱,本次交易有利於集團持續拓展歐洲及非洲市場,符合「內生增長、外延式擴張、整合式發展」的發展戰略。
復星醫藥目前已在非洲加納、科特迪瓦、尼日利亞和坦桑尼亞設立4個子公司,並在肯尼亞、烏干達、馬拉維和尚比亞設立4個辦事處,擁有近150人的專業銷售隊伍。
Tridem Pharma是西非法語區第三大藥品分銷公司,主要面向非洲法語區國家及法國海外屬地開展醫藥產品出口分銷業務,擁有200餘家批發商及約600人的專業銷售隊伍。
新藥+服務 健如雙引擎熱轉-經濟日報/高行
健亞轉投資公司健如醫藥上周正式營運,董事長陳正表示,未來營運策略涵蓋二大主軸,其一為利基型新藥研發,旗下新一代治療紅斑性狼瘡新藥預計明年提出新藥申請(IND),另則是以其充沛的新劑型的技術能量,力拚亞洲研發服務公司(RSC)龍頭。
健如醫藥為健亞所轉投資,持股三成,也是健亞近年陸續投資十餘家生技公司後,最新的家族成員,在科技部等政府單位協助下,順利進駐新竹科學園區,建構研發基地。
為國內生技重要推手之一的健亞董事長陳正,亦擔任健如董座,他對健如後續發展寄予厚望,他指出,健如未來有二大營運主軸,其一為利基型新藥研發,另一項則是以獨門新劑型的技術,為國際生技業提供研發及商品化的服務。
對於利基型新藥研發,陳正表示,健亞為國內最先投入紅斑性狼瘡新藥開發的公司,儘管首項藥物並未研發成功,但「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期間所累積的知識經驗,讓健亞成為國內最了解紅斑性狼瘡的新藥公司,新成立的健如也將接棒健亞,投入紅斑性狼瘡的新藥研發。
陳正透露,健如所聚焦利基型新藥,主要針對現有紅斑性狼瘡主流治療用藥HCQ所進行的重大改良。紅斑性狼瘡病患成期使用HCQ後,最大副作用之一為造成視網膜病變,其中亞洲人病變的機率較西方人更高,而健如研發團隊則以獨家的分離技術,發展不會破壞視網膜,仍具良好療效的新藥物。
健如研發的紅斑性狼瘡新藥可說是新一代的HCQ,預計明年提出新藥申請(IND),由於該型藥物為舊藥改良,僅需經確認性臨床,開發時程較全新藥物為短,研發風險相對低,健如列為其「旗艦型」新藥,全球每年市場規模超過5億美元(約新台幣150億元)。
健如研發團隊在口服藥物快速起效、固體釋控及快速崩散釋控等三大技術也擁有獨門Know-How,未來不但可自行發展新劑型藥,也可為其他同業代工,並提供從選題到臨床、商品化的整體服務,加速為台灣生技業發展。
推共享模式 獲利極大化
健亞生技由董事長陳正領軍,他有感台灣生技研發資源不足,領銜在國內推動「共享模式」,透過國科會等政府補助,與國衛院及國內外生技公司共同開發新配方、新成分、新劑型新藥,降低開發成本,再利用共同參與均分獲利和風險的方式,讓生技公司可同時進行多項新藥開發,將開發風險將到最低,獲利也可極大化。
同時,他也透過結合轉投資公司的「共投聯發」效應,近年以轉投資十家公司來完整新藥和創新醫材的布局,並成投資夥伴的新劑型新藥開發與生產的合作廠商,如今旗下生技艦隊再添健如的生力軍,將加速整體產品線開花結果。
健亞第一個轉投資案是2010年與QPS合作,健亞為QPS董事,可分享該公司資源。2013年第二家投資公司是心悅,接下來轉投資聲寶集團的瑞寶、生控;2014年則投資華宇、2016年投資浩宇。另外還有轉投資公司健如、昌達及Soleno等。
陳正表示,健亞也陸續成為精神病用藥、小胖威利症候群、失智症等新藥公司的生產和劑型開發夥伴,不排除未來了進軍美國上市銷售外,也以旗下公司能在美國那斯達克掛牌為目標。
健亞旗下用於治療療紅斑性狼瘡的台灣特色新藥,下半年則可望取得台灣藥證;另周邊動脈阻塞疾病所引發之間歇性跛足新藥PMR,已以新劑型新藥5O5(b)(2)方式前進美國臨床,預計2018年第4季可完成樞紐性試驗,並申請藥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