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 失智村
台灣正加速進入超高齡社會,失智人口急速增加,台灣的失智人口到2060年時將逼近80萬人。照顧失智老人的社會成本,將成為下一個青壯年世代非常沉重的負擔。
重度失智患者24小時都需要有人照料,很多家屬只好將患者送到安養院或護理中心。不過這些照護機構品質參差不齊,很多失智病患長年待在狹小的空間裡,一整天除了看電視、睡覺,只有短暫的活動時間。這樣呆板的生活,只會讓大腦更缺乏刺激,失智加速惡化。
歐洲有一種新形態的老年失智照護機構,可讓患者盡量生活在正常的環境裡。這個概念二十年前就開始了,但是直到2009年底,荷蘭衛斯普(Weesp)的霍格威(Hogewey) 失智村蓋好所有的設施,才引起各界注意。目前該機構收容了152位重度失智病患。跟一般安養院最大的不同是,這裡佔地4900坪,就像個功能完整的村落。居民可以自由從事各種日常活動,幾乎過著跟失智之前一樣的生活。
失智村的工作人員,都是經過訓練的社工,懂得怎麼跟患者打交道;患者一旦進了霍格威,就不能再回到真實的世界,霍格威村的居民跟家屬對這裡的環境都很滿意。
乍看之下,霍格威就像個普通的荷蘭小鎮,環境優美,氣氛閒適,只是再仔細看,周圍有四面牆,完全阻隔了外面的世界,因為這裡的居民,全都是失智症患者。
創辦人之一亞美羅根,原本在這裡經營傳統安養院,直到她接到父親去世的噩耗,才萌生改變的想法。於是她跟志同道合的同事,用十幾年時間創辦了霍格威。這裡占地4900坪,分成23戶,最特別的是設有七個主題區。
包括工藝區、文化區、宗教區等。每一區的色系跟布置,都經過特別挑選設計。
霍格威村打造了一個烏托邦,讓居民能跟失智前一樣,過著正常規律的生活。
在荷蘭,這是國家福利的一環,住進霍格威的花費,跟傳統安養院差不多。
霍格威只收容24小時都需要特別照料的重度失智老人,直到有患者去世,才會空出新的名額。
目前霍格威總共有152位居民,而全職或兼職的工作人員超過300位,也就是說,一個病患平均有2個人照顧。而且分布全村的志工都受過特殊訓練,就連美髮師也不例外。
新聞資料來源 http://www.ttv.com.tw/102/08/1020809/10208094925001L.htm
<後記>
阿茲海默症預防與治療是人類老年化社會迫切需求
失智症又稱阿茲海默症。主要病因(約佔60~70%)為腦部內的類澱粉質-beta 多肽(amyloid-beta peptide,Aβ peptide)不正常形成Aβ 纖維(Aβ fibrils)而沉積在腦部形成類澱粉斑塊(plaque),這個plaque 造成腦部組織持續且不可逆的受損造成功能退化,使患者認知功能逐漸喪失及行爲能力退化,其危害性僅次於心臟病、癌症及中風。
調查顯示,超過65 歲者罹患此病的比例約為5~10%,超過85 歲者患病機率更高達50%。
阿茲海默症除影響患者本身外,對於患者的家庭與社會造成很大的負擔,阿茲海默症協會指出,美國每年約花費一千五百億美元在五百萬阿茲海默症病患之照護,世界衛生組織更將失智症定爲21 世紀五大重點疾病之一。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世界約有3560 萬阿茲海默症病人,其中中國就佔了900 萬人,約佔全球患1/4,居世界首位,並且正以每年30 萬以上的速度遞增,而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13)藍皮書亦指出,中國2013 年老年人口數量突破2 億大關,預計中國老年癡呆問題將較全球其他國家更為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