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文章
- 《 @CEOHSIEH 》2023.03.18 台灣搶電大作戰 再生能源加入「供電陣容」 曾文生
- 我學到的功課 | 生命的觸動 查爾斯史丹利
- 聖經鳥瞰40 啓示錄所啓示的召會歷史(二)(王生台弟兄)
- 數字台灣HD449傳播我的故事 中國兩會看點 謝金河 沈棟
- 美國的這件大事,不容忽視的五個後果
- 《@CEOHSIEH 》2023.03.11 李克強畢業報告保5悲觀?台積赴美不惜成本的代工實驗? 陳松興、王安亞
- 不隨世俗的潮流 | 生命的觸動 查爾斯史丹利
- 聖經鳥瞰40 啓示錄所啓示的召會歷史 (一)(王生台弟兄)
- 數字台灣HD448軍工產業新局:無人機 謝金河 羅正方 陳冠如
- 《 @CEOHSIEH 》2023.03.04 不畏通膨廣越創最強獲利 成衣代工搶灘越南下一局? 吳朝筆
- 傳遞神的賜福 | 生命的觸動 查爾斯史丹利
- 聖經鳥瞰39 彼得前後書(五)完(王生台弟兄)
- 數字台灣HD447助力或危機? ChatGPT完整盤點 謝金河 楊立偉 蔡明順
- 60個傳福音最常遇見的問題與解答
- 新冠病毒肺炎肆虐,美國終於知道生物戰爭的可怕了!
分類
- 人物側寫 (279)
- Chang Yi Wang (9)
- 王長怡 (14)
- 公司新聞 (370)
- Vaxxinity背景報導 (5)
- 生醫新知 (413)
- 專家筆記 (370)
- 產業訊息 (952)
- 浩鼎&中裕新聞事件 (10)
- 佳文共賞 (809)
- 樂音悠揚 (226)
- 社會經濟 (4,625)
- COVID-19最新動態 (184)
- 一例一休探討 (8)
- 希臘經濟 (18)
- 政治觀察 (1,875)
- 2020台灣總統大選 (34)
- 宋楚瑜五度參選 (12)
- 2016美國總統大選 (14)
- 2016台灣總統大選 (29)
- 2015馬習會相關新聞 (7)
- 中美貿易戰 (18)
- 英國公投 脫歐 (4)
- 南海主權 (12)
- 二二八事件議題探討 (4)
- 三一九槍擊案釋疑 (2)
- 2020台灣總統大選 (34)
- 環境議題 (36)
- 歷史軼聞 (625)
- 人物側寫 (279)
彙整
- 2023 年 三月 (14)
- 2023 年 二月 (21)
- 2023 年 一月 (21)
- 2022 年 十二月 (33)
- 2022 年 十一月 (28)
- 2022 年 十月 (44)
- 2022 年 九月 (25)
- 2022 年 八月 (19)
- 2022 年 七月 (21)
- 2022 年 六月 (27)
- 2022 年 五月 (38)
- 2022 年 四月 (26)
- 2022 年 三月 (30)
- 2022 年 二月 (25)
- 2022 年 一月 (29)
- 2021 年 十二月 (25)
- 2021 年 十一月 (20)
- 2021 年 十月 (22)
- 2021 年 九月 (20)
- 2021 年 八月 (33)
- 2021 年 七月 (21)
- 2021 年 六月 (42)
- 2021 年 五月 (20)
- 2021 年 四月 (17)
- 2021 年 三月 (26)
- 2021 年 二月 (19)
- 2021 年 一月 (19)
- 2020 年 十二月 (19)
- 2020 年 十一月 (17)
- 2020 年 十月 (16)
- 2020 年 九月 (23)
- 2020 年 八月 (26)
- 2020 年 七月 (34)
- 2020 年 六月 (21)
- 2020 年 五月 (21)
- 2020 年 四月 (33)
- 2020 年 三月 (59)
- 2020 年 二月 (41)
- 2020 年 一月 (35)
- 2019 年 十二月 (45)
- 2019 年 十一月 (40)
- 2019 年 十月 (34)
- 2019 年 九月 (42)
- 2019 年 八月 (24)
- 2019 年 七月 (33)
- 2019 年 六月 (29)
- 2019 年 五月 (39)
- 2019 年 四月 (33)
- 2019 年 三月 (27)
- 2019 年 二月 (14)
- 2019 年 一月 (21)
- 2018 年 十二月 (36)
- 2018 年 十一月 (25)
- 2018 年 十月 (31)
- 2018 年 九月 (32)
- 2018 年 八月 (27)
- 2018 年 七月 (29)
- 2018 年 六月 (37)
- 2018 年 五月 (30)
- 2018 年 四月 (25)
- 2018 年 三月 (44)
- 2018 年 二月 (34)
- 2018 年 一月 (37)
- 2017 年 十二月 (46)
- 2017 年 十一月 (40)
- 2017 年 十月 (52)
- 2017 年 九月 (57)
- 2017 年 八月 (55)
- 2017 年 七月 (56)
- 2017 年 六月 (47)
- 2017 年 五月 (56)
- 2017 年 四月 (60)
- 2017 年 三月 (79)
- 2017 年 二月 (69)
- 2017 年 一月 (78)
- 2016 年 十二月 (60)
- 2016 年 十一月 (75)
- 2016 年 十月 (69)
- 2016 年 九月 (69)
- 2016 年 八月 (74)
- 2016 年 七月 (61)
- 2016 年 六月 (82)
- 2016 年 五月 (102)
- 2016 年 四月 (84)
- 2016 年 三月 (95)
- 2016 年 二月 (68)
- 2016 年 一月 (93)
- 2015 年 十二月 (90)
- 2015 年 十一月 (98)
- 2015 年 十月 (76)
- 2015 年 九月 (71)
- 2015 年 八月 (82)
- 2015 年 七月 (141)
- 2015 年 六月 (115)
- 2015 年 五月 (137)
- 2015 年 四月 (107)
- 2015 年 三月 (119)
- 2015 年 二月 (84)
- 2015 年 一月 (115)
- 2014 年 十二月 (128)
- 2014 年 十一月 (115)
- 2014 年 十月 (149)
- 2014 年 九月 (99)
- 2014 年 八月 (154)
- 2014 年 七月 (141)
- 2014 年 六月 (142)
- 2014 年 五月 (139)
- 2014 年 四月 (106)
- 2014 年 三月 (128)
- 2014 年 二月 (79)
- 2014 年 一月 (85)
- 2013 年 十二月 (74)
- 2013 年 十一月 (53)
- 2013 年 十月 (60)
- 2013 年 九月 (52)
- 2013 年 八月 (19)
- 2013 年 七月 (28)
- 2013 年 六月 (11)
- 2013 年 五月 (23)
- 2013 年 四月 (3)
- 2013 年 三月 (10)
- 2013 年 二月 (15)
- 2013 年 一月 (46)
- 2012 年 十二月 (60)
其它
每月彙整:六月 2014
蘇麗媚╱「紐約時報」的創新自省
日前曝光的一份長達96頁「紐約時報」創新報告(New York Times Innovation Report 2014),紐約時報在開頭沈痛的寫下了:「在數位時代創建一個偉大的媒體十分困難,我們非常在乎觸及率和工作的影響力,但在數位的領域我們尚無法掌握關鍵的CODE,我們的競爭對手正在領先中」。這報告的內容引起了正反兩面的討論。 繼續閱讀
別短線主義 台灣需國家級智庫
我真的呼籲政府好好重視和重新啟動智庫的政策研究,為國家長遠發展作研究;我也呼籲大企業能撥出資源來支持智庫。全球最著名的智庫,例如美國的布魯金斯研究所、傳統基金會、藍德基金會、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等,都是私人捐款成立,其研究都影響了美國國家決策和外交政策。其他如南韓,大財團幾乎都成立了智庫,例如三星研究所、LG研究所的政策研究對其政府也都有一定的影響力。我們的大企業應該學習西方和南韓的企業,支持智庫從事對台灣長遠發展的政策研究,這樣的企業才會更令社會尊敬。 繼續閱讀
「怎麼學」比「學什麼」更重要!
前言:「台灣大學電機系讀了也未必有用!」這話,是在三十年前,畢業於台灣大學電機系的高材生李家同,一再告誡我們的道理。對知識的好奇、理解問題的能力、蒐尋資料的方法與思考邏輯的訓練。「怎麼學」比「學什麼」更重要!
繼續閱讀
星期透視/以「同理心」建構兩岸新關係
張志軍主任這次訪台的所見所聞,足以讓他深刻體會:為了深化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兩岸除了研商如何「共享利益」的問題,也必須思考如何「共構價值」的問題。 繼續閱讀
陸學者提議:綠棄獨 陸有條件棄武
他說,「關鍵不在是否相互承認,而在承認多少?」「兩岸目前已走到在公權力和主權之間,尋找相互承認的空間」。大陸只能在「低於主權」和「高於公權力」範圍內,承認台灣當局行使權力的合法性。比例從1%到99%都有可能,就看雙方如何討價還價。 繼續閱讀
李嘉誠畢典致詞 從失眠談理想
「無心睡眠」一題源於李嘉誠長年受失眠所困的老毛病,他以此為引子,表示最近不少朋友向他推薦各種酣眠良方,但對於早已看淡個人得失的他來說,仍有3件事情令他無法成眠:「第一,全球化的知識經濟時代,機會失衡成為新常態;第二,國家資源局限成為未來發展的難題;第三,人與人之間欠缺互信。」 繼續閱讀
看東看西》專欄 兩岸攜手 賺世界的錢
台灣人的矛盾: 讓資金流出去,叫做淘空台灣; 讓資金流進來,叫做買下台灣; 讓人才走出去,叫做人才外流; 讓人才走進來,叫做木馬屠城; 人家賺你的錢,叫做欺人太甚; 人家讓你賺錢,叫做收買人心。 繼續閱讀
《愛的明信片》如何找出未來的方向?
保羅在腓立比書告訴我們,「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立比書四章13節)。這是保羅在整個人生過程中的事上學得的祕訣。因此,在不斷的嘗試和探索中,你可以學習轉向內住在你裡面的基督,經歷祂從裡面加你能力,使你有動力;藉著這樣裡面的加力,你也能像保羅一樣,凡事都能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