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文章
- 人悖離真理需承受後果 | 生命的觸動 查爾斯史丹利
- 關鍵報告/疫情三年死1.6萬人「有9成家庭痛失父母長輩」三張破網要先補
- 關鍵報告/Omicron染疫死亡數翻16倍創「國際雙高」2023年居高不下為何沒警覺?
- 認識神是何等榮幸 | 生命的觸動 查爾斯史丹利
- 至大的愛 | 生命的觸動 查爾斯史丹利
- 60個傳福音最常遇見的問題與解答
- 回應林淑菁女士利用新聞媒體惡意發布不實謠言之聲明
- 真理使人自由 | 生命的觸動 查爾斯史丹利
- 明智抉擇的關鍵 | 生命的觸動 查爾斯史丹利
- 剛強的生命 | 生命的觸動 查爾斯史丹利
- 主僕劉遂弟兄追念聚會
- 穩固的家庭 | 生命的觸動 查爾斯史丹利
- 數字台灣HD469 台股注活水進場攻略 地緣政治投資新選擇 謝金河 李鎮宇 何文賢
- 堅固的教會 | 生命的觸動 查爾斯史丹利
- 數字台灣HD468 地緣戰略大轉折:減碼中國! 謝金河 陳松興 乾隆來
分類
- 人物側寫 (279)
- Chang Yi Wang (9)
- 王長怡 (14)
- 公司新聞 (372)
- Vaxxinity背景報導 (5)
- 生醫新知 (413)
- 專家筆記 (370)
- 產業訊息 (953)
- 浩鼎&中裕新聞事件 (10)
- 佳文共賞 (809)
- 樂音悠揚 (230)
- 社會經濟 (4,703)
- COVID-19最新動態 (188)
- 一例一休探討 (8)
- 希臘經濟 (18)
- 政治觀察 (1,907)
- 2020台灣總統大選 (34)
- 宋楚瑜五度參選 (12)
- 2016美國總統大選 (14)
- 2016台灣總統大選 (29)
- 2015馬習會相關新聞 (7)
- 中美貿易戰 (18)
- 英國公投 脫歐 (4)
- 南海主權 (12)
- 二二八事件議題探討 (4)
- 三一九槍擊案釋疑 (2)
- 2020台灣總統大選 (34)
- 環境議題 (36)
- 歷史軼聞 (656)
- 人物側寫 (279)
彙整
- 2023 年 九月 (6)
- 2023 年 八月 (7)
- 2023 年 七月 (14)
- 2023 年 六月 (8)
- 2023 年 五月 (18)
- 2023 年 四月 (22)
- 2023 年 三月 (22)
- 2023 年 二月 (21)
- 2023 年 一月 (21)
- 2022 年 十二月 (33)
- 2022 年 十一月 (28)
- 2022 年 十月 (44)
- 2022 年 九月 (25)
- 2022 年 八月 (19)
- 2022 年 七月 (21)
- 2022 年 六月 (27)
- 2022 年 五月 (38)
- 2022 年 四月 (26)
- 2022 年 三月 (30)
- 2022 年 二月 (25)
- 2022 年 一月 (29)
- 2021 年 十二月 (25)
- 2021 年 十一月 (20)
- 2021 年 十月 (22)
- 2021 年 九月 (20)
- 2021 年 八月 (33)
- 2021 年 七月 (21)
- 2021 年 六月 (42)
- 2021 年 五月 (20)
- 2021 年 四月 (17)
- 2021 年 三月 (26)
- 2021 年 二月 (19)
- 2021 年 一月 (19)
- 2020 年 十二月 (19)
- 2020 年 十一月 (17)
- 2020 年 十月 (16)
- 2020 年 九月 (23)
- 2020 年 八月 (26)
- 2020 年 七月 (34)
- 2020 年 六月 (21)
- 2020 年 五月 (21)
- 2020 年 四月 (33)
- 2020 年 三月 (59)
- 2020 年 二月 (41)
- 2020 年 一月 (35)
- 2019 年 十二月 (45)
- 2019 年 十一月 (40)
- 2019 年 十月 (34)
- 2019 年 九月 (42)
- 2019 年 八月 (24)
- 2019 年 七月 (33)
- 2019 年 六月 (29)
- 2019 年 五月 (39)
- 2019 年 四月 (33)
- 2019 年 三月 (27)
- 2019 年 二月 (14)
- 2019 年 一月 (21)
- 2018 年 十二月 (36)
- 2018 年 十一月 (25)
- 2018 年 十月 (31)
- 2018 年 九月 (32)
- 2018 年 八月 (27)
- 2018 年 七月 (29)
- 2018 年 六月 (37)
- 2018 年 五月 (30)
- 2018 年 四月 (25)
- 2018 年 三月 (44)
- 2018 年 二月 (34)
- 2018 年 一月 (37)
- 2017 年 十二月 (46)
- 2017 年 十一月 (40)
- 2017 年 十月 (52)
- 2017 年 九月 (57)
- 2017 年 八月 (55)
- 2017 年 七月 (56)
- 2017 年 六月 (47)
- 2017 年 五月 (56)
- 2017 年 四月 (60)
- 2017 年 三月 (79)
- 2017 年 二月 (69)
- 2017 年 一月 (78)
- 2016 年 十二月 (60)
- 2016 年 十一月 (75)
- 2016 年 十月 (69)
- 2016 年 九月 (69)
- 2016 年 八月 (74)
- 2016 年 七月 (61)
- 2016 年 六月 (82)
- 2016 年 五月 (102)
- 2016 年 四月 (84)
- 2016 年 三月 (95)
- 2016 年 二月 (68)
- 2016 年 一月 (93)
- 2015 年 十二月 (90)
- 2015 年 十一月 (98)
- 2015 年 十月 (76)
- 2015 年 九月 (71)
- 2015 年 八月 (82)
- 2015 年 七月 (141)
- 2015 年 六月 (115)
- 2015 年 五月 (137)
- 2015 年 四月 (107)
- 2015 年 三月 (119)
- 2015 年 二月 (84)
- 2015 年 一月 (115)
- 2014 年 十二月 (128)
- 2014 年 十一月 (115)
- 2014 年 十月 (149)
- 2014 年 九月 (99)
- 2014 年 八月 (154)
- 2014 年 七月 (141)
- 2014 年 六月 (142)
- 2014 年 五月 (139)
- 2014 年 四月 (106)
- 2014 年 三月 (128)
- 2014 年 二月 (79)
- 2014 年 一月 (85)
- 2013 年 十二月 (74)
- 2013 年 十一月 (53)
- 2013 年 十月 (60)
- 2013 年 九月 (52)
- 2013 年 八月 (19)
- 2013 年 七月 (28)
- 2013 年 六月 (11)
- 2013 年 五月 (23)
- 2013 年 四月 (3)
- 2013 年 三月 (10)
- 2013 年 二月 (15)
- 2013 年 一月 (46)
- 2012 年 十二月 (60)
其它
每月彙整:十一月 2013
社論-千金難買早知道
還有,目前被江內閣視為台灣經濟轉型契機的「自由經濟示範區」,應是江內閣最重要的經濟政策,在金融方面因「全區開放,虛擬境外」,且內容豐富紮實,而最具開放特色,但其餘六港一空的實體進駐招商,若非財政部堅持「四新」(新技術、新投資、新人才及新企業)門檻,否則又要走回租稅獎勵的老路。鑑往知來,過去已經有許多錯誤、不當、扞格、難行的政策,造成今日各種嚴重的後果。江內閣應引以為鑑,對於目前正在推動的各項重大政策,包括兩岸各項協議、自由經濟示範區,甚至攸關教育百年大計的「12年國教」,都應慎思、明辨、篤行,才不會在未來又造成「千金難買早知道」之憾。 繼續閱讀
台灣的「大亂」要開始了?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王建煊的烏鴉嘴,使人想起清季名臣曾國藩的話。他說,「社會大亂之前,必有三種前兆:一、無論何事,均黑白不分。二、善良的人,越來越謙虛客氣;無用之人,越來越猖狂胡為。三、問題到了嚴重的程度之後,凡事皆被合理化,一切均被默認,不痛不癢,莫名其妙地虛應一番。」 繼續閱讀
英媒评最适合出生地 台湾排第14超美德韩日
近來台灣內部氣氛低迷,許多人更批評台灣根本是“鬼島”,然而《經濟學人》雜志的調查卻发現,若針對“出生在哪個國家比較好”進行排名,台灣在80個國家地區中位居第14位,還超過美國和德國。《華盛頓郵報》的記者則說,台灣雖無法和西方極樂世界比較,但其實已經不錯了。 繼續閱讀
金馬50後,請別忘了孫運璿!
孫先生在參與文化表演活動時,他不是政治人物,就是一名熱情的樂迷或觀眾,『文化』歸『文化』,我們才能真正走進國際,才不會如李安所說:『格局小,氣虛了』! 繼續閱讀
不只電影 經濟、社會也氣虛
金馬獎在五十周年後,仍將繼續向前奔騰,然而,如果不能停止內耗,在時不我與之下,台灣的氣恐怕「實」不起來,人民丟再多鞋子,也難以擺脫苦日子的糾纏。 繼續閱讀
僑民大回流 爆返台養老潮
陳士魁觀察,老一輩的僑胞選擇回台的原因多半著眼台灣健保制、社會福利健全且人不親土親,由於第一代移民的經濟狀況普遍不錯,在國外領了退休金後,回台定居享受退休生活綽綽有餘。
根據僑委會統計,過去台灣移民美加兩國人數高達93萬人,返國養老的僑胞,有些人在台灣還有房產,不少則選擇到「養生村」、「僑胞村」長住,口耳相傳下,這些社區也匯集了不少相同背景的「海歸」人士。 繼續閱讀
時論-看見台灣 國在山河破
語云:「大地是我們的母親」,台灣這塊地是我們2300萬人的母親,是我們安身立命之處,她的命運是我們台灣所有人的命運!(作者為中山女高退休教師) 繼續閱讀
20张图读懂中西方文化
华裔设计师刘扬曾经出版的《东西相遇》一书,引起巨大反响。该书用简洁的笔画,用简单明了的图画向读者表现了中西方社会差异,比如家庭对待孩子的态度,人们旅游的方式,双方的审美观等等。大部分都是人们的日常经历,让读者们都能引起共鸣。(注:红色代表中国,蓝色代表西方国家。) 繼續閱讀
克林顿告诫中国勿走美国老路:房地产不靠谱
对于中国的发展模式,克林顿建议,不要重蹈美国覆辙。他说,之前美国的经济增长驱动力主要是金融业、房地产业,但这些行业并不提供多少工作机会,大多数的经济收入集中在了少数人手中。这种集中化程度太高,会限制经济的增长。有一些不平等的现象是必须的,但如果贫富差距太大,国家的发展能力就会受到限制。21世纪的核心在于如何创造一个有活力、有创造力的经济,同时又使经济成果得以被全民所分享,有一个真正的社会团结和社会福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