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文章
- 人悖離真理需承受後果 | 生命的觸動 查爾斯史丹利
- 關鍵報告/疫情三年死1.6萬人「有9成家庭痛失父母長輩」三張破網要先補
- 關鍵報告/Omicron染疫死亡數翻16倍創「國際雙高」2023年居高不下為何沒警覺?
- 認識神是何等榮幸 | 生命的觸動 查爾斯史丹利
- 至大的愛 | 生命的觸動 查爾斯史丹利
- 60個傳福音最常遇見的問題與解答
- 回應林淑菁女士利用新聞媒體惡意發布不實謠言之聲明
- 真理使人自由 | 生命的觸動 查爾斯史丹利
- 明智抉擇的關鍵 | 生命的觸動 查爾斯史丹利
- 剛強的生命 | 生命的觸動 查爾斯史丹利
- 主僕劉遂弟兄追念聚會
- 穩固的家庭 | 生命的觸動 查爾斯史丹利
- 數字台灣HD469 台股注活水進場攻略 地緣政治投資新選擇 謝金河 李鎮宇 何文賢
- 堅固的教會 | 生命的觸動 查爾斯史丹利
- 數字台灣HD468 地緣戰略大轉折:減碼中國! 謝金河 陳松興 乾隆來
分類
- 人物側寫 (279)
- Chang Yi Wang (9)
- 王長怡 (14)
- 公司新聞 (372)
- Vaxxinity背景報導 (5)
- 生醫新知 (413)
- 專家筆記 (370)
- 產業訊息 (953)
- 浩鼎&中裕新聞事件 (10)
- 佳文共賞 (809)
- 樂音悠揚 (230)
- 社會經濟 (4,703)
- COVID-19最新動態 (188)
- 一例一休探討 (8)
- 希臘經濟 (18)
- 政治觀察 (1,907)
- 2020台灣總統大選 (34)
- 宋楚瑜五度參選 (12)
- 2016美國總統大選 (14)
- 2016台灣總統大選 (29)
- 2015馬習會相關新聞 (7)
- 中美貿易戰 (18)
- 英國公投 脫歐 (4)
- 南海主權 (12)
- 二二八事件議題探討 (4)
- 三一九槍擊案釋疑 (2)
- 2020台灣總統大選 (34)
- 環境議題 (36)
- 歷史軼聞 (656)
- 人物側寫 (279)
彙整
- 2023 年 九月 (6)
- 2023 年 八月 (7)
- 2023 年 七月 (14)
- 2023 年 六月 (8)
- 2023 年 五月 (18)
- 2023 年 四月 (22)
- 2023 年 三月 (22)
- 2023 年 二月 (21)
- 2023 年 一月 (21)
- 2022 年 十二月 (33)
- 2022 年 十一月 (28)
- 2022 年 十月 (44)
- 2022 年 九月 (25)
- 2022 年 八月 (19)
- 2022 年 七月 (21)
- 2022 年 六月 (27)
- 2022 年 五月 (38)
- 2022 年 四月 (26)
- 2022 年 三月 (30)
- 2022 年 二月 (25)
- 2022 年 一月 (29)
- 2021 年 十二月 (25)
- 2021 年 十一月 (20)
- 2021 年 十月 (22)
- 2021 年 九月 (20)
- 2021 年 八月 (33)
- 2021 年 七月 (21)
- 2021 年 六月 (42)
- 2021 年 五月 (20)
- 2021 年 四月 (17)
- 2021 年 三月 (26)
- 2021 年 二月 (19)
- 2021 年 一月 (19)
- 2020 年 十二月 (19)
- 2020 年 十一月 (17)
- 2020 年 十月 (16)
- 2020 年 九月 (23)
- 2020 年 八月 (26)
- 2020 年 七月 (34)
- 2020 年 六月 (21)
- 2020 年 五月 (21)
- 2020 年 四月 (33)
- 2020 年 三月 (59)
- 2020 年 二月 (41)
- 2020 年 一月 (35)
- 2019 年 十二月 (45)
- 2019 年 十一月 (40)
- 2019 年 十月 (34)
- 2019 年 九月 (42)
- 2019 年 八月 (24)
- 2019 年 七月 (33)
- 2019 年 六月 (29)
- 2019 年 五月 (39)
- 2019 年 四月 (33)
- 2019 年 三月 (27)
- 2019 年 二月 (14)
- 2019 年 一月 (21)
- 2018 年 十二月 (36)
- 2018 年 十一月 (25)
- 2018 年 十月 (31)
- 2018 年 九月 (32)
- 2018 年 八月 (27)
- 2018 年 七月 (29)
- 2018 年 六月 (37)
- 2018 年 五月 (30)
- 2018 年 四月 (25)
- 2018 年 三月 (44)
- 2018 年 二月 (34)
- 2018 年 一月 (37)
- 2017 年 十二月 (46)
- 2017 年 十一月 (40)
- 2017 年 十月 (52)
- 2017 年 九月 (57)
- 2017 年 八月 (55)
- 2017 年 七月 (56)
- 2017 年 六月 (47)
- 2017 年 五月 (56)
- 2017 年 四月 (60)
- 2017 年 三月 (79)
- 2017 年 二月 (69)
- 2017 年 一月 (78)
- 2016 年 十二月 (60)
- 2016 年 十一月 (75)
- 2016 年 十月 (69)
- 2016 年 九月 (69)
- 2016 年 八月 (74)
- 2016 年 七月 (61)
- 2016 年 六月 (82)
- 2016 年 五月 (102)
- 2016 年 四月 (84)
- 2016 年 三月 (95)
- 2016 年 二月 (68)
- 2016 年 一月 (93)
- 2015 年 十二月 (90)
- 2015 年 十一月 (98)
- 2015 年 十月 (76)
- 2015 年 九月 (71)
- 2015 年 八月 (82)
- 2015 年 七月 (141)
- 2015 年 六月 (115)
- 2015 年 五月 (137)
- 2015 年 四月 (107)
- 2015 年 三月 (119)
- 2015 年 二月 (84)
- 2015 年 一月 (115)
- 2014 年 十二月 (128)
- 2014 年 十一月 (115)
- 2014 年 十月 (149)
- 2014 年 九月 (99)
- 2014 年 八月 (154)
- 2014 年 七月 (141)
- 2014 年 六月 (142)
- 2014 年 五月 (139)
- 2014 年 四月 (106)
- 2014 年 三月 (128)
- 2014 年 二月 (79)
- 2014 年 一月 (85)
- 2013 年 十二月 (74)
- 2013 年 十一月 (53)
- 2013 年 十月 (60)
- 2013 年 九月 (52)
- 2013 年 八月 (19)
- 2013 年 七月 (28)
- 2013 年 六月 (11)
- 2013 年 五月 (23)
- 2013 年 四月 (3)
- 2013 年 三月 (10)
- 2013 年 二月 (15)
- 2013 年 一月 (46)
- 2012 年 十二月 (60)
其它
分類彙整:科普新冠
科普新冠6 結語|疫苗是必要之惡!疫情能在五年內結束?
非典病毒(SARS-CoV-1)與新冠病毒(SARS-CoV-2)都是冠狀病毒,由英文代號更可看出其同源性。事實上,兩者的基因序列大部分相同,而且在抗原性、免疫反應性、不突變基因區域等都有高度雷同之處。是否過去曾經受過非典病毒感染便會對新冠病毒也產生免疫力,頗值探討。 繼續閱讀
科普新冠5 授權篇|EUA吵什麼?解構國家利益&藥廠考量
原則上EUA屬於政府的行政權。EUA產品不須走完研發、臨床、製造、申請等全部法規流程,只須走完執政當局規定的特殊流程。EUA產品被特許在臨床測試之外,在緊急情況下使用。該類產品畢竟不是被批准上市商品,政府可以行政命令做任何處置。另方面,任何主權國家都可對任何進口產品授予EUA認可。法理上製造廠家無權自由買賣EUA產品,實質上政府卻不會管那麼嚴,但仍會運用EUA產品為國家創造最大的政經效益。 繼續閱讀
科普新冠4 接種篇|打兩劑、三劑求什麼效果?混打安全嗎?
為了解這問題,讓我們從最簡單的模型著手:打第一針疫苗時,用的是抗原蛋白(棘突蛋白)、帶有抗原的物質(病毒)、能產生抗原的物質(mRNA;DNA)等,主要在促使B淋巴細胞產生抗體。此後,許多新生抗體在全身跑動,隨時間越來越多;此期間,抗體會消滅所有碰到的抗原;接著因無抗原可滅,抗體會逐漸減少。打第二針時,身體的舊抗原差不多已被清除乾淨了,新注射進來(或新產生)的抗原會喚起老B淋巴細胞的記憶,促使它趕快製造大量抗體。於是,即使隨後抗體的濃度也會降下來,但還是會比打第一針後高很多。換言之,經過第二針,抗體的現役部隊與後備部隊編制都比以前大很多,可以應付大量病毒的挑戰(免疫力強是也)。 繼續閱讀
科普新冠3 疫苗篇|新聞常報導的mRNA、腺病毒等是啥?差別在哪?
抗體類似一根油條,由兩條完全一樣的長分子合併而成;上半身兩條分開,下半身兩條合倂在一起,形成Y字型。抗體的上半部頂端有類似手掌的功能,能抓握住抗原。於是,每個抗體能夠同時抓住兩個抗原。請注意,這兩隻手是完全相同的手(長分子),而不是左右各一隻手。基於此,大量的抗體與大量的抗原混在一起時,彼此會緊密地糾纏成一團而產生沉澱,這就是抗體快速清除大量病毒的威力所在。 繼續閱讀
科普新冠2 病毒篇|COVID-19感染為何難識別?又為何易突變?
一條神經往往比一隻病毒大一萬倍以上,因此,說病毒很狡猾會思考,與實不符 。事實上,直徑約100納米的病毒,主要由表殼上帶有許多棘突蛋白(Spike Protein)以及內含一條複製指令的mRNA,根本容不下任何複製病毒的原料或工具。所以,病毒必須躲進宿主細胞,以便利用宿主的原料、設備、空間為它複製後代。病毒與人體細胞的互動有如小白鼠與牛魔王共舞;小白鼠很單純,是牛魔王使事件複雜化。 繼續閱讀
科普新冠1 免疫篇|製造高效疫苗有竅門
導言:現有新冠肺炎疫苗都是將十幾年疫苗開發研製過程壓縮成一年不到的緊急使用授權(EUA)疫苗,而且目前有些變種病毒已能擺脫現有疫苗的壓制而危害人類,短期內若無新疫苗或新策略,前景將非常危殆。有鑒於此,鼓勵開發新疫苗符合全人類利益。本文將根據已知事實與科學論證,對免疫常識與疫苗開發做簡易的介紹。 繼續閱讀